宁波镇海:再生金属园区转型升级
在向东是大海的甬江口,在招宝山旅游景区旁,坐落着一座国家级的“城市矿产”。依托镇海港口优势,每天一辆辆集卡车从这里进进出出,进去时装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废金属,出来时则变成了打包压块的铜、铁、铝等再生金属原料。这里就是聚集、产生和流动着经济发展所需“养料”的聚宝盆——宁波镇海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园区。宁波嘉辉废品回收公司
高起点打造示范园区
宁波镇海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园区从2001年开始筹建,2003年9月宁波检验检疫局向园区发放进境场站登记证。由于园区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明确、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监管严密,2003年10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进口废物“圈区管理”试点园区。
园区实施全方位监管。园区内生产加工区、检验检疫海关监管区、商务管理区、污水固体废物处理区等功能区布局科学,各功能区之间也由绿化带隔离,园区整体绿地率将达到33%以上。通过监管区内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箱号识别系统、电子车牌识别系统、辐射自动检测系统和电子地磅数据联网等科技手段,检验检疫和海关部门实现远程视频辅助查验、全程监控,对进出园区的货物实现信息化、科学化、全面化监管。
园区执行严格准入制度。园区企业的进口批准证书进口口岸不准有其他港口,只允许一个港口(宁波港);口岸到港货物至园区运输途中不准社会车辆承运,必须由海关监管车队统一运输;园区企业不准将未经彻底拆解的货物运出园区大门;园区企业不准使用园区外企业的进口批准证书。对于入园区企业违反规定的,园区管委会将向当地环保部门汇报,直至建议上报环保部门取消该入园企业的定点资格。
严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镇海检验检疫局立足金属园区和镇海港特色,十多年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定点查验、集中拆解、封闭运作、综合治理”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创新一种模式。制定并实施《镇海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园区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通过对园区行政管理部门、场地、国内收货人的三位一体监管,构建了镇海金属园区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目前,金属园区共有国内收货人六十余家,年进口废物原料超过100万吨,货值达到16亿美元。
强化三项建设。首先是加强制度建设。检验检疫部门先后制定了《镇海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园区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宁波口岸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执法体系。其次是加强检验检疫场站建设。镇海口岸现有散装废物原料堆场20000平方米,集装箱查验堆场43390平方米,检验检疫专用场库15206平方米,查验场站实行集中封闭管理,建立集中堆放、封闭管理、卡口放行的监管模式。第三是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建设。与园区管委会、镇海港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各部门联合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明确各方责任,确保发现问题后能快速应对处置。
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健全国内收货人管理机制,镇海局通过细化考核指标等措施构建起“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年度审核工作模式;对园区国内收货人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和环保资格的验证和评审工作;根据在检验检疫、日常监督和年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实施期限不等、力度分级的常态化后续监督管理。二是实施24小时检验检疫机制,实施全天候不间断开舱查验,每年在工作时间之外实施检验的船舶近200批次,每年可为进口企业节省直接费用约1000万元。三是健全散装废物原料放射性检测机制,对来进口废金属严把五道关口即卫生检疫关、开舱查验关、卸货巡检关、通道式检测关、堆场查验关,对散装废金属放射性超标情况均做到快速反应,规范操作,及时处置。
新思路指导转型升级
近年来,地方政府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为抓手,着力提升金属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促进金属园区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检验检疫部门积极响应地方调控,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发挥检验检疫职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以期逐步把金属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区域产业布局更合理、产品附加值更高、资源配置更优、安全保障条件更可靠、环境更优美、管理更规范的工贸复合型再生资源示范区。
腾笼换鸟。宁波局鼓励园区引进或发展贸易型再生金属企业,限制引进工贸结合型再生金属企业,逐步淘汰生产型再生金属企业。改进进口再生金属运输方式,鼓励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进口再生金属,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散装的《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规定的第七类货物进口。调整企业进口再生金属货种,再生金属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增加高品质再生金属。
流程再造。通过积极探索构建“随机派单、封闭查验、集中研判、全程监控”查验新模式,全面提升监管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流程再造,打破原来室内作业、室外检验、后续监管由同一组人员负责的垂直管理方式,形成由多组检验员前、中、后分段负责、全程严密监管链条式、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为实现“科学监管,增质提速”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共建。检验检疫部门还协助园区积极筹划推进有色金属交易市场项目,建设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园区投资宁波再生金属交易网,筹建大型电子交易平台,同步建造交割仓,衔接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质押融资服务。目前,镇海汇金大通项目总用地约5万平方米已落实,其中一期用地14114平方米,拟建设分拣加工储备仓10000平方米,交割操作仓4000平方米。集中处置区及大型电子交易平台采用先进的分拣加工设备及全封闭的、标准的仓储物流系统,结合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大幅减少污染,节约能源、资源,规范交易秩序使有色金属进口环节和管理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高起点打造示范园区
宁波镇海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园区从2001年开始筹建,2003年9月宁波检验检疫局向园区发放进境场站登记证。由于园区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明确、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监管严密,2003年10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进口废物“圈区管理”试点园区。
园区实施全方位监管。园区内生产加工区、检验检疫海关监管区、商务管理区、污水固体废物处理区等功能区布局科学,各功能区之间也由绿化带隔离,园区整体绿地率将达到33%以上。通过监管区内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箱号识别系统、电子车牌识别系统、辐射自动检测系统和电子地磅数据联网等科技手段,检验检疫和海关部门实现远程视频辅助查验、全程监控,对进出园区的货物实现信息化、科学化、全面化监管。
园区执行严格准入制度。园区企业的进口批准证书进口口岸不准有其他港口,只允许一个港口(宁波港);口岸到港货物至园区运输途中不准社会车辆承运,必须由海关监管车队统一运输;园区企业不准将未经彻底拆解的货物运出园区大门;园区企业不准使用园区外企业的进口批准证书。对于入园区企业违反规定的,园区管委会将向当地环保部门汇报,直至建议上报环保部门取消该入园企业的定点资格。
严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镇海检验检疫局立足金属园区和镇海港特色,十多年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定点查验、集中拆解、封闭运作、综合治理”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创新一种模式。制定并实施《镇海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园区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通过对园区行政管理部门、场地、国内收货人的三位一体监管,构建了镇海金属园区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目前,金属园区共有国内收货人六十余家,年进口废物原料超过100万吨,货值达到16亿美元。
强化三项建设。首先是加强制度建设。检验检疫部门先后制定了《镇海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园区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宁波口岸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执法体系。其次是加强检验检疫场站建设。镇海口岸现有散装废物原料堆场20000平方米,集装箱查验堆场43390平方米,检验检疫专用场库15206平方米,查验场站实行集中封闭管理,建立集中堆放、封闭管理、卡口放行的监管模式。第三是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建设。与园区管委会、镇海港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各部门联合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明确各方责任,确保发现问题后能快速应对处置。
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健全国内收货人管理机制,镇海局通过细化考核指标等措施构建起“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年度审核工作模式;对园区国内收货人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和环保资格的验证和评审工作;根据在检验检疫、日常监督和年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实施期限不等、力度分级的常态化后续监督管理。二是实施24小时检验检疫机制,实施全天候不间断开舱查验,每年在工作时间之外实施检验的船舶近200批次,每年可为进口企业节省直接费用约1000万元。三是健全散装废物原料放射性检测机制,对来进口废金属严把五道关口即卫生检疫关、开舱查验关、卸货巡检关、通道式检测关、堆场查验关,对散装废金属放射性超标情况均做到快速反应,规范操作,及时处置。
新思路指导转型升级
近年来,地方政府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为抓手,着力提升金属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促进金属园区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检验检疫部门积极响应地方调控,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发挥检验检疫职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以期逐步把金属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区域产业布局更合理、产品附加值更高、资源配置更优、安全保障条件更可靠、环境更优美、管理更规范的工贸复合型再生资源示范区。
腾笼换鸟。宁波局鼓励园区引进或发展贸易型再生金属企业,限制引进工贸结合型再生金属企业,逐步淘汰生产型再生金属企业。改进进口再生金属运输方式,鼓励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进口再生金属,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散装的《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规定的第七类货物进口。调整企业进口再生金属货种,再生金属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增加高品质再生金属。
流程再造。通过积极探索构建“随机派单、封闭查验、集中研判、全程监控”查验新模式,全面提升监管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流程再造,打破原来室内作业、室外检验、后续监管由同一组人员负责的垂直管理方式,形成由多组检验员前、中、后分段负责、全程严密监管链条式、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为实现“科学监管,增质提速”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共建。检验检疫部门还协助园区积极筹划推进有色金属交易市场项目,建设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园区投资宁波再生金属交易网,筹建大型电子交易平台,同步建造交割仓,衔接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质押融资服务。目前,镇海汇金大通项目总用地约5万平方米已落实,其中一期用地14114平方米,拟建设分拣加工储备仓10000平方米,交割操作仓4000平方米。集中处置区及大型电子交易平台采用先进的分拣加工设备及全封闭的、标准的仓储物流系统,结合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大幅减少污染,节约能源、资源,规范交易秩序使有色金属进口环节和管理环节形成良性循环。